社工,让信仰支撑你的理想
作者:秦昱
来源:微信公众号 晶心睿思
记得十多年前,自己还在一线社会工作者岗位上的时候,就常常听到不少同工的抱怨。十多年以后,却发现这些声音依旧。和自己同住的承林弟兄常觉得惊讶,因为当初他在英国当社工时,不管收入多寡,总是带着平安喜乐去从事这份职业,为什么内地的同行们总是如此消极呢?
当然,这里并没有一味责备同工们的意思,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历过这一行的艰辛。10多年前,我在参与直接公益服务的时候,亲眼所见那些民间草根机构为了得到几万块钱/年的援助,就互相攻击、诋毁和拆台。这让我知道,这一行远比外界想象得复杂。所以,当时有一些还在大学社工专业里学习的孩子们不能理解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长们这样消沉的心态,总是给予否定和批判,我也是站出来维护的。结果,当那些孩子们的一部分人毕业后自己进入这一行不久,也开始体会到了现实的艰难,才渐渐改变了想法。
坦率地说,这当中不可否认有我们国情的原因。我国正长期处于一个社会机制转型的时代,而在旧的体制中并没有社会工作者的一席之地。相应地,已经存在许多替代的职位,比如司法干部、民政干部、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妇联、残联和官办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等。相反,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却是直接伴随着他们社会体制的发展诞生与成长。当把这样一个舶来品引进中国大陆以后,如何与那些原本占据的岗位衔接,双方的角色如何协调,就成了一个特有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许多利益的摩擦与冲突。所以,社会工作者往往会在内地处于一个有些尴尬的位置。站在这个角度,真的可以理解许多同工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满和怨言,至少说明有这样心态的人本质上是非常愿意认真对待这一岗位,而非混混日子的!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者从来就不是一个追求高薪的行业。可能,在一些这一行已经深入人心的地方,社工会得到自然而然的尊重,但他们也从来不可能去追求像明星一样名扬四海,或者腰缠万贯的生活。许多同工就在平凡中走完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历程。就拿我国香港地区来说,社工行业已经拥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可直到今天香港社工的平均收入也不过就是在中等水平。因为这是社工本身的职业特点所注定:试想一个社工若从慈善公益的经费中获得社会金字塔顶尖层次的薪水,不管再怎样拿得合情合理,又怎能说服那些本就信心软弱的服务对象呢?
那么,问题就来了:社工一不图利,二不图名,怎能让人愿意长期投入呢?毕竟他不像义工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而这是要全职付出的。当中的关键,就是信仰!对于信仰的定义,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要称为一个“信仰”,至少是能够让自己长期乃至毕业为之信靠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一时激情的“爱心”或者热忱称作“信仰”,这是国内许多自称“有信仰”的人常见的错误认知。所以,身为社工不妨问一下自己:到底能找到什么稳定的理由,让自己可以长期从事这一行呢?
必须承认,有不少同工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将之作为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或者准备考公务员、或者准备转行进入事业单位。我个人也完全能够接纳这些想法,只要合法合规,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什么。但是,对于愿意一直呆在这一行却又满是怨言的同工来说,便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淡漠了当初加入这一行的本心,以至于不能支撑自己的信念了呢?如果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导致当时的误判,那么冷静下来及时的调整,总好过让自己整天在哀怨中受气吧。
承林弟兄对我说,当他在英国这个世界社工的发源地服务之时,并非是一帆风顺。与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同行一样,社工都不可避免会遇到难缠的服务对象、遇到资源分配捉襟见肘时的困境,尤其当主张紧缩社会福利的英国保守党上台以后更是如此。倒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问题,那么社工在那个环境中的存在意义恐怕也就不大了。他经常和我提起,当年在服务退役老兵和智力残疾人时的种种艰难。但是,支撑他和同工们一起继续前行的信念,就是身为基督徒的信仰:不管服务对象的是信什么,对自己来说这一岗位就是在播洒上帝的爱,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上帝也永远会成为自己的后盾!这使得他们常常就带着平安喜乐的心去参与服务,因为相信上帝将给自己的回报,远胜过眼前的种种得失。
在这里,无意于强行将基督信仰灌输给大家。只是,对于每一个真想好好在这一行做出一些作为的社工来说,却是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才能维系下去的。否则,光凭着暂时的激情,一旦环境上出现任何变故就很容易打击自己的信心了。国内的不少同工,由于缺乏这样的认识,导致了频频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亦是为什么一些地区每年的社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相反,当有一个强有力的信仰之时,无论环境怎么变化,自己心中的坚定始终是岿然不动的!
最后,想用社工界最著名的人物特莉莎修女一段名言作为结语,也祝福每位真心渴望在这一行作出一番事业的同工们都能实现理想,并常在平安、快乐的盼望中行走未来的道路吧:
饥饿并不是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是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神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予的人,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给得更多。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
社工,让信仰支撑你的理想!
社工,让信仰支撑你的理想!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长沙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链接地址:社工,让信仰支撑你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