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桠妮:浅谈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文/郑州华心社工 张桠妮 来源:金水社工
社会工作把助人当做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工具性目标。帮助的内容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援助,也包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物质匮乏,精神空虚的人能给予别人什么。所以,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一定是“富有的”。他既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分配物质,更要用他乐观的态度去感染他人,传播快乐。入职华心从事社会工作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
NO.1 越挫越勇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更何况对于承载着“助人自助”伟大梦想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呢。专业的价值取向似乎对社工的毅力和耐心有着更高的要求。拿个案工作来说,在与案主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获取案主的信任,又要敏锐的洞察案主的心理变化;既要切实了解他们的需要,还要巧妙地设计出最适合受助者的助人方案。又因为人的内心是复杂善变,难以捉摸的,这对社工而言更是一种考验。所以,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就应时刻提醒着自己,这个神圣光荣的职业永远离不开繁杂的障碍。所以要充分做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准备,主动去迎接困难和挑战。古人早已告诫我们,只有“屈伸逆境凭毅力”,方能“开颜逢时铭卧薪”;毛主席也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言;鲁迅的如椽之笔更是写出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壮语。同样,真正的社工应该敢于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NO.2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又叫同理心。指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去思考的一种方式。在面对一个萎靡抑郁的案主时,我们可能更习惯于上来就去给予劝慰和鼓励。却不知,有时候,你的关心,案主很理解,但并不会让他的心情有所好转;你的安慰,案主很感激,但并不会对他的状况有所帮助。那么我们就要反思,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走进案主的精神世界,让他自愿的向你倾诉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呢。相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慢慢体会他的感受,才会准确把握案主的真实情感,才能真正的做到帮人之所需,解人之所难。一味的急于去解决问题,反而会误解了案主的真正需求,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NO.3 适应改变
相信你会有这样的经历:曾经最要好的朋友会这样对你说‘我发现你真的变了’。开始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话,总觉得这好像在说自己变坏了一样,会因为这一句话而好几天不开心,甚至在听了这样的话后会刻意留心自己的一举一动;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变了。现在想想也真好笑。其实用最欠揍也最实用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他(她)对你说出这样的话再正常不过了。相反,我会觉得,他(她)要是说你一点都没变,那才可怕。因为每个人随着自己经历的增加都在成长,或明显或细微。即使你一成不变,对方也不会因你的不变而不变。与你离开后,他(她)会经历不一样的事,面对不一样的人。再次遇见,他(她)依然觉得你不再是原来的你了。其实彼此都没有留在原地,一成不变。我认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特别是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敢于改变,接受改变,适应改变。不要给自己制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应该不断的给自己找新的突破点。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出现断层,要不断的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可能以前的你只会穿一个颜色的衣服,改变后,你会发现多一份选择就多一份快乐;可能以前的你不太爱说话,改变以后,你会发现多一次交流就多一份理解。只有不断的去改变,才能经历更多的风景,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身的高度。只有站得高了,才能将自己拥有的抛洒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转自社工时报)
这就是我认为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希望能与你分享,大家一起进步!
张桠妮:浅谈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长沙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链接地址:张桠妮:浅谈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